“一夜春雨过,千畦尽成绿。”北京时间2月19日0时43分将迎来“雨水”节气,这天适逢“七九”第七天。随着“雨水”节气到来,寒风呼啸,雪花纷飞的残冬渐行渐远,和煦的阳光和潇潇的细雨开始浸染早春大地。
雨水节气,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。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,到3月4日或5日结束。此时,气温回升,冰雪融化,降水增多,故取名为雨水。雨水和谷雨,小雪,大雪一样,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正月中,天一生水。春始属木,然生木者必水也,故立春后继之雨水。且东风既解冻,则散而为雨矣。”意思是说,雨水节气前后,万物开始萌动,春天就要到了。
春雨为何贵如油?
新华社南京2月19日电(记者王珏玢)“春雨贵如油”。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。这一时期气温回升,冰雪融化,降水增多。雨水节气有什么特点?哪些节气跟水有关?为什么说春雨贵如油?气象,农业专家为您“雨水说水”。
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陈新,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副教授江晓东介绍,雨水节气时,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向赤道靠近。此时全国气候总体趋势是由冬末的寒冷向初春的温暖过渡。全国大部分地区多雪之时已过,降雨开始,气温回升,但降雨仍以毛毛细雨为主。
雨水到来后,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摄氏度以上,黄淮平原日均温达到约3摄氏度,江南约5摄氏度。但这时大气环流处于调整阶段,忽冷忽热,乍暖还寒,也是全年寒潮出现最多的时期之一。
除了雨水外,还有不少反映气候特征的节气。比如谷雨,小雪,大雪也反映了降水或降雪现象。白露,寒露,霜降则反映了水汽凝结,凝华现象。
“所谓春雨贵如油,说的是春季降雨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。”陈新介绍,越冬作物在冬季苗体小,生长慢,需水量不大,一般冬旱对正常生长影响不大。但雨水节气前后,农作物生长逐渐旺盛,需水量逐步加大,这时候遇到干旱,极易影响生长和产量。
比如冬小麦,在返青生长时对水的需求量就明显增加,因此春雨像油一样珍贵。类似的谚语还有“雨水有雨庄稼好,大春小春一片宝”“蓄水如囤粮,水足粮满仓”等。
“雨水时‘七九河开,八九雁来’,再到此后的‘九九加一九,耕牛遍地走’,已是一幅春初的风景。这意味着全国许多地区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由冬转春的过程。在春风和雨水的催促下,大地会逐渐呈现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。”江晓东说。
雨水的三候
中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:“一候獭祭鱼;二候鸿雁来;三候草木萌动。”此节气,水獭开始捕鱼了,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;五天过后,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;再过五天,在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春雨中,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。从此,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关于雨水的诗句
《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两首(其一)》
唐 韩愈
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。
最是一年春好处,绝胜烟柳满皇都。
莫道官忙身老大,即无年少逐春心。
凭君先到江头看,柳色如今深未深。
《江南春绝句》
唐 杜牧
千里莺啼绿映红,水村山郭酒旗风。
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。
《春夜喜雨》
唐 杜甫
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
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
野径云俱黑,江船火独明。
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。
雨水节气谚语
1.雨水节,雨水代替雪。
2.春雨贵如油。
3.七九八九雨水节,种田老汉不能歇。
4.雨水到来地解冻,化一层来耙一层。
5.麦子洗洗脸,一垄添一碗。
6.雨水东风起,伏天必有雨。
雨水养生
春捂防春寒
俗话说“春捂秋冻”,雨水期间,要注意“倒春寒”现象,切勿过早减去冬衣。春寒料峭,初春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,因此雨水前后必须注意保暖,切勿受凉。
需要注意的是,“春捂”也是有讲究的,最重要的是捂好腿和脚,很多人习惯减衣服时先减几条裤子,其实人体下半身的血液循环较差,容易遭风寒侵袭,尤其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儿童,受寒后伤肺,易引起感冒,哮喘,老慢支等疾病,因此要特别注意。
补水防春火
雨水后天气转暖,风多物燥,早晚较冷,人体常会出现皮肤,口舌干燥,嘴唇干裂等现象。保健专家提醒,此时节可多喝水,多吃些新鲜蔬菜和多汁水果,以补充人体所需水分,增强血液循环,促进新陈代谢,防止“春火伤身”。
此外,雨水时节变化无常的天气,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,及至心神不安,应尽量保持心静平和,舒畅。在饮食调理上,少吃生冷黏杂食物,可食韭菜,香椿,百合,茼蒿,山药,芋头,藕,萝卜,甘蔗等。
(综合自新华社,共产党员网,中国经济网,光明网,中国天气网,湖南省气象服务中心等)